新华网太原5月6日电(记者 王雪涛 袁迅)近年来,以怀旧、爱情、友情、梦想等为题材的青春电影在国内迅速走红。 无论是草根追梦微电影《老男孩》,还是懵懂爱情故事《致青春》,都因为满溢的怀旧情怀而引起观众的“共鸣”。

2010年底,“筷子兄弟”的短片《老男孩》走红网络。 影片中,一对痴迷迈克尔·杰克逊十几年的普通“老男孩”的悲情爱情,重回舞台重拾梦想,体现在搞笑的剧情中,产生了“又笑又哭”。 2012年初,《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凭借温馨感人的青春爱情故事,创下中国内地票房最高的台湾电影纪录。

近日,赵薇导演处女作《致青春》不到一周票房就突破3亿元。 即将于5月17日全球上映的《合伙人在中国》以香港著名导演陈可辛和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为背景,讲述了三个年轻人的励志创业故事,备受期待由观众。

“这是中国年轻人的集体记忆,每个观众都能找到自己或身边的人,太能引起共鸣了。” 网友“绵春”看完《致青春》后说道。

煤气罐、热水壶、阮玲玉、张国荣、新白娘子传奇,这些都是80、90年代的产物。 男生群殴、女生夜聊、借酒消愁、报告厅自习、毕业歇斯底里,是中国“70后”、“80后”甚至“后辈”青春的集体记忆。 -90年代”一代。

事实上,很多观众去剧院是为了寻找过去的记忆,反思自己的青春。

【1】【2】

“看完《致青春》,我感到有些难过,很多年前的梦想和往事突然浮现出来。但我也觉得很感慨。走过青春之后,你会失去很多东西。那些你想要的东西。” “年轻时做的东西已经不能用了,我不敢做。”35岁的陈嘉萌说。

而更多观众也在《忆青春》中收获了“宝”。 正如《致青春》三位主创对青春的诠释,“青春是一场回不去的远行;青春是一场无法忘记的相遇;青春是一场来不及的伤痛”。

网友“云锦梨”表示,《青春》很适合我和老公一起看,因为他在我的青春里,我也在他的青春里。 当我们坐在一起看的时候,我们两个就记住了对方。 ! 珍惜,用你的生命来保护和经营我们的感情。

网友“香香”表示,看完电影后,我只觉得应该好好珍惜我的女神,尽快娶她为妻!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鸾表示,青春题材电影的火爆仍然与人们的怀旧情绪密不可分。 中国社会正处于快速转型时期。 “蚁族”、“房奴”、“裸婚”等诸多时髦词汇的背后,折射出年轻人的压力和焦虑。 回忆青春的成长经历无疑是一种释放压力的方式。

多年担任北京电影学院国际电影节评委的山西传媒大学教授丁建国认为,青春题材电影的受欢迎与制片方考虑审美趣味和价值标准密不可分。在前期规划年轻观众的同时,也注重影片的营销。 。 他说,2012年,中国生产各类电影893部,票房超过80亿元。 虽然排名前20的电影都比较成功,但大部分票房都失败了,有的甚至难以收回成本。

“中国青春题材电影的发展呈现出‘真、善、美’的艺术特征。” 丁建国表示,很多青春片都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 导演能捕捉真情,用电影语言表达年轻人对爱情和事业的追求,引起观众的“共鸣”。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