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德哥尔摩效应,又称人质综合症 ,指的是被害者对于加害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加害者的一种奇特的情结。这个名字源于1973年8月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市Norrmalmstorg中心的银行抢劫案,持枪歹徒挟持几个银行职员于保管库里,六天后,人质被警方解救出来,诡异的事情发生了,离开保管库后,几名人质反而将劫持者掩护起来,保护他不受警方的伤害,此后甚至拒绝提供不利于绑匪的证词。更为离奇的是,其中一名女人质还由此爱上了一名劫持者,等他获释后就要嫁给他。

心理学家们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描述为,一种在敌对的情况下所产生的极端的应对或者生存机制。在一些事件中,一个人被囚禁了好几年,外面的世界对他而言是危险和渺茫的象征,而密封的门却意味着安全。

这里为大家盘点了6个典型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6. 肖恩•霍恩贝克(Shawn Hornbeck)

2002年10月6日,11岁的密苏里州居民肖恩骑着单车去他朋友家,有人故意用汽车撞了他。司机从车上下来,将肖恩装上车,然后驾车逃离。事后,警察、消防员,和志愿者们在出事地点到处搜寻,但一无所获,直到四年半后,另一名失踪孩子,13岁的威廉•本杰明•欧恩比(William Benjamin Ownby)与已经变成青少年的肖恩一起被发现在德夫林 (Devlin)的公寓里。德夫林最后以绑架罪名被警方逮捕。获救后的肖恩告诉执法部门,在德夫林监视下,他可以自由地去公共场所购物,交女朋友和上网。执法部门询问他为什么不试图逃跑,肖恩透露德夫林经常对他灌输强烈的恐惧感觉和暴力威胁,使他产生了心理障碍,才得以被德夫林长期囚禁。

5. 帕蒂•赫斯特(Patty Hearst)

历史上最臭名远扬的绑架案之一,19岁的赫斯特是美国著名出版人威廉•伦道夫•赫斯特(William Randolph Hearst)的孙女。1974年2月4日的早上,一群持枪的恐怖分子闯入赫斯特位于加利福尼亚州伯克利市的公寓,赫斯特的未婚夫被暴打,而赫斯特则被恐怖分子带走了。FBI很快得知绑架赫斯特的恐怖分子是一群自称共生解放军的人(Symbionese Liberation Army SLA),他们企图与美国发动战争。这群组织的名下有大量的屠杀记录,他们这次绑架赫斯特,是想借这名女继承者作为经济和政治的筹码。

赫斯特绑架的新闻很快占据了所有的头条。然而这起案子在1974年4月发生了不可思议的的扭转:赫斯特加入了绑架她的组织并且宣布了她想成为革命者的意愿,她甚至协助了一起银行抢劫,并与赶到的洛杉矶警方发生了枪战,SLA的首领在枪战中死亡,而赫斯特逃走了,一直逍遥法外,直到1975年9月18日在旧金山被抓获,赫斯特被以抢劫罪判入狱7年。在她的辩护中,赫斯特声称她被组织洗脑,在监狱里蹲了两年后她就被赦免出狱了。赫斯特那耸人听闻的故事成为了无数电影、纪录片、教材和图书的题材。

4. 玛丽 • 麦克尔罗伊(Mary McElroy)


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的症状,附与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有关的真实案例  第1张

痛苦


1933年5月27日的夜晚,堪萨斯州市政执政官亨利•麦克尔罗伊(Henry F. McElroy)25岁的女儿玛丽,在父亲家里洗泡泡浴时被4名男性绑架,这四名绑匪中George和Walter McGee是两兄弟,他们手持短管散弹枪闯入房内,挟持了刚刚穿好了衣服的玛丽,强行把她带到一个旧农舍,用铁链将她锁在地下室里,然后向她的父亲亨利索要六万美金。经过讨价还价,玛丽的父亲和绑匪以三万美金达成协议。

1933年5月29日,玛丽的父亲向绑匪付了赎金不久后,玛丽便毫发无损地被放了回来,一个月之后,四名绑匪中的其中三个被警方抓获,并送去审判,然后不可思议的一幕又发生了:法庭上,玛丽说在被囚禁的29小时内她被照顾得很好,其中一名绑匪还送了花给她,她请求法官对绑匪从轻发落,法官自然没有接受她的建议,对那三名绑匪做出了严厉的判决,玛丽对此深感内疚,她公开同情她的绑匪,要求市长盖 •布莱斯菲尔德(Guy Brasfield)取消判决,甚至带着礼物去监狱里看望绑匪,并且与McGee兄弟保持朋友关系。

玛丽的这次被绑架经历使她精神有些失常,1939年在她父亲去世之后,玛丽的精神状态终于崩溃了,1940年1月21日,她用手枪对着自己脑袋开枪自杀了。在她留下的遗书中,其中有一处是这么写的:我的那四名绑匪可能是世上唯一不会认为我是一个十足的傻瓜的4个人。

3. 伊丽莎白•斯玛特(Elizabeth Smart)

2002年6月5日清晨,14岁的伊丽莎白•斯玛特(Elizabeth Smart) 在犹他州盐湖城的家中,被人从房间里绑走。绑走她的劫匪叫布莱恩•大卫•米切尔( Brian David Mitchell),他带着斯玛特行走了几个小时后,来到了一个山间野营里。在那里,斯玛特见到了米切尔的“老婆”——旺达•巴吉(Wanda Barzee),在巴吉的主持下,米切尔和斯玛特进行了一场简单的婚姻仪式,随后米切尔强奸了斯玛特。之后米切尔将斯玛特拴在了一棵树上,并且虐待她。

在接下来的9个月里,斯玛特被米切尔反复强奸,任何违背米切尔命令的情况,都会给她带来暴力的威胁,起初斯玛特还有一些反抗,但很快她变成了模仿俘虏并且服从命令。其实与米切尔和巴吉一起生活的日子里,斯玛特有多次外出的机会,可是她一直没有想要逃的念头,甚至有一次在去图书馆的路上,斯玛特被一名警察叫住询问问题,可她依然没有将自己真实身份告知警方,以致错过了获救的机会。

直到有一天,米切尔决定搬家到东海岸去,这时,斯玛特向米切尔建议他们应该回到犹他州, 这么的话,他们就会获得赎罪——老外的宗教信仰,我们一般人无法理解,反正大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米切尔同意了,于是三人回到犹他州,结果斯玛特一露面就被人认了出来,就这样,斯玛特从绑匪中被拉走并回到她自己的家中,而米切尔被判无期徒刑,巴吉被判有期徒刑15年。

2. 科琳•斯坦(Colleen Stan)


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的症状,附与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有关的真实案例  第2张

女主


1977年,20岁的科琳想搭乘顺风车去往位于加利佛尼亚州雷德布拉夫附近的朋友聚会,一辆蓝色面包车停在了她的旁边,车上是一对年轻的夫妇,男的叫胡克,女的叫简,并且还有一个可爱的孩子,他们看上去很和蔼可亲,科琳于是上了他们的车,结果车没走多远,胡克就掏出一把刀架在科琳坦的脖子上,将她带她到一个了无人烟的地方,然后强奸并折磨了她。

随后胡克将科琳带回了家,打算在他老婆简的帮助下将科琳变成性奴,另外变态的胡克还做了一个棺材大小的盒子,接下来的7年里,他将科琳每天囚禁在那里22到23个小时。

在科琳被监禁的日子里,她受到了残酷的虐待,科琳的名字被改为“K”并且被称为“家具的一部分”。胡克告诉科琳,他属于一个名叫“公司”的组织,如果她不听话,分分钟可以秒杀了她。在胡克的威胁下,科琳慢慢地变得十分顺从,有一次,胡克给了科琳一把枪,叫她把枪放入口中,然后扣下扳机。科琳二话没说照做了,然而枪里并没有子弹——这只是一个胡克对科琳忠诚度的测试。

将近四年之后,也就是1981年,胡克陪着科琳回家看望她的家人,家人对科琳所受到虐待之事一无所知,科琳也没有告诉他们,科琳在家住了一晚上,第二天当胡克再次来到科琳家中时,科琳跟着他一起离开了,又回到了那个棺材大小的盒子里,并继续在虐待折磨中生活了3年半。直到简的良知发现,她协助科琳逃走了。1985年11月22日,胡克被警方逮捕,他以绑架、虐待的罪名被判处104年监禁。

1. 娜塔莎·卡姆普什 (Natascha Kampusch)


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的症状,附与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有关的真实案例  第3张

商刊杂志


1998年3月2日,在前往学校的途中,10岁的娜塔莎被2名男性抓去并扔进了一辆白色的面包里,事后,警方在事发点进行了地毯式搜索,可是一无所获。接下来的8年里,娜塔莎被一个名叫普里科·洛皮尔(Wolfgang Priklopil)的男性囚禁他家中车库下面的地窖里。

这个地窖大概有54平方英尺,没有窗户,隔音进行了特殊处理,最初的时候,娜塔莎不被允许离开地窖,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她被“邀请”到房内的其他地方待着,而当洛皮尔外出工作的时候,娜塔莎都被孤独的留在地窖里。在接下来的几年中,作为协议的一部分,只要娜塔莎对她的囚禁守口如瓶,洛皮尔就会给她额外的自由。

每天早上,洛皮尔会和娜塔莎一起吃早餐,每天晚上洛皮尔则会将娜塔莎绑到他的手上,要求娜塔莎躺在他身边睡觉。偶尔娜塔莎会试图引起外面人的注意,但是都失败了,直到2006年8月23日,那天娜塔莎在洛皮尔的监视下,正在用吸尘器打扫他的宝马车。这时突然电话响了,洛皮尔留下娜塔莎一个人,然后去接电话。娜塔莎于是趁机扔下吸尘器跑了出去,她逃到街道上,找到了一户邻居帮忙报警。

当娜塔莎已经在警察的保护之下的时候,洛皮尔意识到他将很可能会以绑架罪名被判终生监禁。为了逃避这点,在维也纳的一个车站附近,他跳到一辆正在行驶的火车前自杀了。当警察把洛皮尔死去的信息告诉娜塔莎的时候,她哭了,甚至要求独自一个人坐在洛皮尔的棺材旁几个小时。在逃跑的多年之后,娜塔莎的钱包里依然保留着洛皮尔的一张照片。

本文翻译:沅小熊 ,来自悬疑志同好翻译组,原作者:加里•斯威尼 ,首发刊登悬疑志微博,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商业使用请联系悬疑志

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的症状,附与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有关的真实案例  第4张

被迫的意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