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一班半日活动计划

时间:2月13日 星期一 下午

授课教师:唐晓艳

一、生活活动

活动目标:能自主饮水、学会如厕,养成定时大小便、不憋尿的习惯。

指导策略:利用游戏、图片的方式引导幼儿自主饮水、学会如厕,养成定时大小便、不憋尿的习惯。

安全教育:提示幼儿在生活活动中注意有序排队,轮流等待,避免无序打闹造成伤害。

二、户外活动

(一)集体活动

活动名称:抓空气(新授)

活动目标:

1.喜欢体育活动,感受体验与同伴交往的快乐。

2.在持物跑的游戏中能控制身体的平衡。

活动重难点:在持物跑的游戏中能控制身体的平衡。

活动准备:塑料袋、场地

活动过程:

1.队列活动——齐步走-围圆

2.关节活动——运用语言和数字口令,带领幼儿活动颈、肩等关节。

3.热身活动——原地跑

4.游戏“抓空气”

(1)集体探索“如何抓住空气”

师:请深呼吸,我们可以吸进身体很多空气,那我们可以怎样抓住空气呢?这里有一个塑料袋,你可以怎样抓住空气呢?

(2)自由探索“抓空气”

(3)分享交流抓空气的成果和方法。

师:你抓住的空气在哪里?你是怎么抓住空气的?

(4)游戏“看谁抓的空气多”

(5)放松游戏“拳击比赛”

师:请把袋子的口攥住,它就变成了一个拳击手套。让我们来一场拳拳击比赛吧。

5.游戏“接龙装袋子 ”

师:现在我的袋子变成了一粒圆圆的糖果,请你的袋子变成一个爱吃糖果的动物。(师将袋子放到别人的袋子里,然后引导幼儿依次变糖果、喂糖果,最后将所有袋子装到一起)

(二)分散活动

活动材料:小摇马、跷跷板

指导策略:介绍游戏材料和场地;提示游戏注意事项,如想某个玩具的人多,则需要排队等待。

安全提示:在排队等待时,避免拥挤;如果小朋友的动作让自己不舒服,要大声告诉小朋友,避免肢体接触。

三、区域活动

名称及内容:美工区-拓印《绵羊的新发型》

活动目标:感受拓印画的趣味与美;体验不同工具的拓印方法。

材料投放:绵羊背景图片;拓印工具、颜料、拓印盘。

指导策略:

1.欣赏《绵羊的新发型》作品,激发幼儿创作欲望。

2.出示拓印工具,鼓励幼儿模仿体验。

3.观察幼儿制作,一对一指导。

名称及内容:语言区-自由阅读《妈妈丢了》

活动目标:会看画面,尝试根据画面说出图中有什么,发生了什么事等。

材料投放:绘本PPT《妈妈丢了》、翻页笔

指导策略:指导幼儿翻看PPT;提问引导幼儿根据画面说一说;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

四、教育活动

活动名称:语言-故事《妈妈,丢了》

活动由来:幼儿在游戏时,经常出现远离成人的情况,尤其是游戏高潮时情况更为突出,有的幼儿在成人的呼唤下会回来,有的幼儿则越来越远。在沈美芳2012年的“不跟陌生人走”的测试结果中,小班跟陌生人走的有70%,中班有50%,大班也有50%。

这说明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简单和薄弱,虽然测试已经过去10多年了,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会有相应的提升,但社会上拐骗幼儿的事件还是存在,这不排除家长看护不利的因素,但幼儿自身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也是一个问题,成人需要帮助幼儿获得一些基本的安全防范、自护、自救和求救方法,如“不跟陌生人走”“在公共场所走失时,通向警察或有关人员说出自己和家长的名字、电话号码等简单信息”等,而故事是幼儿熟悉喜欢的一种文学体裁,幼儿可以在故事中初步了解相关的安全知识,为今后更深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所以特开展本次故事活动。

活动目标:

1.在《妈妈,丢了》故事中感受“不离开成人”“不跟陌生人走”等自我保护知识的重要性。

2.知道故事中的主要人物。

3.能理解故事的起始与结尾。

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在《妈妈,丢了》故事中感受安全和自我保护的重要性。

2.活动难点:能理解故事的起始与结尾。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喜欢听故事;能简单说出所听故事名字中的词语。

2.物质准备:绘本PPT

活动过程:

(一)感受安全和自我保护的重要性(材料-绘本PPT)

1.听绘本故事《妈妈,丢了》

师:孩子们,今天我给大家讲个故事,请小朋友们认真听,故事结束后,请告诉我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说绘本名字

师:好了,小朋友们请告诉我,这个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小结:对,这个故事的名字叫《妈妈,丢了》。这个小贴画送给认真听故事的小朋友们。

(二)知道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材料-PPT)

1.谈故事中的主要人物

师:《妈妈,丢了》这个故事中都有谁?

小结:这个故事中有妈妈、我(小男孩)、阿姨、奶奶、警察叔叔……

2.谈故事中的主人公

师:故事中有这么多人,谁是主人公?为什么呢?

小结:我(小男孩)是主人公,讲的是他的事情。

(三)理解故事中的起始与结尾(材料-PPT)

1.谈故事的起始

师:在故事开始的时候发生了什么?

小结:主人公“我”只注意看玩具,把妈妈给忘记了。

2.谈故事的结尾

师:那后来结果怎样了?

小结:“我”在警察叔叔的帮助下找到了妈妈。妈妈原来是故意这么做的,她一直躲在后面看我怎样做。

总结:在今天的故事活动中,小朋友们能够说出故事的名字,故事的主人公,故事的开始发生了什么,故事的结果怎样了。这是因为小朋友们听的很认真,所以才能说出这么多自己以前不知道的事情,认真听很重要。小朋友们要继续加油,不仅要认真听故事,也要认真听别人的讲话,别人说完你再说,这样你不仅能知道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事情,还是一个有礼貌的孩子,大家会更喜欢你。好了,《妈妈丢了》的故事活动就到这里了,感兴趣的小朋友可以去图书区,自己翻阅绘本ppt,读一读。

活动延伸:在语言角自主阅读《妈妈丢了》绘本PPT,谈论幼儿在生活中的经历。

五、活动反思

幼儿能够理解“故事的名字”“故事的开始和结尾”“故事中的人物”等问题,并能准确的回答。对于“故事的主人公”这个问题,幼儿不是理解,于是老师问“在这个故事里,谁是最重要的人”时,某幼儿回答“警察叔叔”,询问下知道警察叔叔能够帮助小男孩找到妈妈,能够帮助我们。于是老师追问“这个故事讲的是谁的事情,是发生在谁身上的事情”,幼儿还是没能理解回答。最后老师将故事简单的复述了一遍,最后总结说这个故事讲的都是小男孩的事情,所以小男孩是这个故事的主人公。

教师反思:

1.关于“主人公”这个词语,幼儿第一次听到,所以不理解。相信通过老师的讲解,幼儿对“主人公”这个词应有了初步的理解,相信下一次,幼儿应该可以尝试说出故事的主人公。

2.教师在与幼儿的日常对话中,口语化的内容较多,有时候为了帮助幼儿理解,会将一些词语进行转化,如进餐时将“豆沙包”转成“包包”。个人理解,词语的转化是为了帮助幼儿的理解,如果在幼儿能够理解的基础上,还是不要将词语随意转化的为好。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